催化燃燒設備在近幾年來發展逐漸穩定,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環保對污染管控的越來越嚴格,對VOCs凈化監管也越來越規范。作為處理VOCs的主要技術的催化燃燒裝置的應用日趨普及。因此,生產和使用催化燃燒技術、濃縮催化燃燒技術、蓄熱催化燃燒技術的企業也如雨后春筍。很多環保設備公司和終端用戶對催化燃燒技術并不了解,甚至很多催化劑生產公司,也不全都了解。
催化燃燒設備針對不同有機物揮發的氣體,設計出不同的治理方案,并利用化學反應原理,VOCs也是參與大氣光化學反應主要物質,生成PM2.5和臭氧,是導致空氣質量下降的主要物質。對人體的影響包括損害神經、肺、腎臟、血液、肝臟。常見VOCs:苯系物、石油烴化合物、有機氯化物、氟里昂系列、有機酮、胺、醇、醚、酯、酸等。印刷業常見:酯、醇、酮、苯等。根據純粹化學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1981年的定義:催化劑是一種改變反應速率但不改變反應總標準吉布斯自由能的物質。催化劑能夠加快化學反應速率和改變化學反應途徑。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引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直接燃燒(熱力燃燒)_是把氣體溫度提高到自身可燃燒的溫度,一般需要850oC,類似于垃圾焚燒。催化燃燒設備是在催化劑的幫助下,使VOCs的燃燒溫度降低,反應可以在320oC左右發生。在不加熱的情況下,能不能催化VOCs。根據了解,目前只有氫氣,一氧化碳、甲醛的氧化反應能在室溫條件下進行。其他VOCs的催化燃燒都需要溫度。催化劑的VOCs的起燃溫度,是實驗室對催化劑活性的描述。起燃溫度,英文是light-offtemperature,這個目前也尚未統一,有的只有機物轉化率達到50%的溫度。對于VOCs,我認為以轉化率溫度99%的低溫度來比較催化劑活性更加科學。
催化燃燒設備處理揮發性有機物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技術,并得到工業各大廠家的認可和信賴,由于催化燃燒是強放熱反應,當VOCs濃度較高時,催化劑床層升溫明顯,因此要求催化劑有比較高的熱穩定性。實驗室是測試高溫焙燒催化劑的活性與新鮮催化劑活性的下降幅度來表征催化劑的熱穩定性的。